时间: 2025-04-24 18:1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11:23
犯法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基本含义是指个人或集体的行为触犯了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条文,通常会导致法律责任的追究,包括但不限于罚款、监禁或其他形式的惩罚。
在不同的语境中,“犯法”的使用有所不同:
“犯法”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结构和含义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形成。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这个词的使用也更加精确和规范化。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犯法”的概念和后果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社会中,犯法可能被视为对社会秩序的严重威胁,而在其他社会中,可能更强调个人的责任和改造。
“犯法”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惩罚、损失和道德败坏。它也可能引发对法律公正性和社会秩序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通过新闻、教育或个人经历接触到“犯法”这个词汇,它提醒我们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并警示我们违法行为的后果。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法律的边缘徘徊,犯法的心跳在夜风中颤抖。”
视觉上,“犯法”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监狱或警察的图像。听觉上,可能与警笛声、法庭审判的声音相关联。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commit a crime”或“break the law”,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含义相似,都是指违反法律的行为。
“犯法”这个词汇在法律和社会秩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描述违法行为的词汇,也是提醒人们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和使用场景对于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
1.
【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本言犬犯人。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犯,侵也。 、 《世说新语·自新》-軓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组词】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界、 犯境
触犯,冒犯。
【引证】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三国演义》-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组词】
犯忌讳;犯阙、 犯颜、 犯鳞、 犯众
2.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