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1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11:22
犯戒 的字面意思是指违反戒律或规则。在或道德层面,它通常指的是违背了某种信仰体系中的戒律或规定,如中的五戒、**教中的十诫等。
犯戒 一词源于汉语,由“犯”和“戒”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犯”指的是侵犯或违反,“戒”指的是戒律或规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不同的**和文化背景下有了更广泛的含义。
在**文化中,犯戒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在社会层面,犯戒可能涉及到法律、道德和社会规范的遵守,反映了社会秩序和价值观。
犯戒 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惩罚、内疚和道德上的堕落。它也可能引发对个人责任和道德选择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犯戒可能涉及到对个人承诺的违背,如未能遵守健康饮食的计划,或者在工作中未能履行职责。
在诗歌中,犯戒可以被用来表达内心的挣扎和冲突:
在寂静的夜晚,我犯戒了,
心中的魔鬼悄然苏醒,
道德的边界模糊不清,
我在罪与罚之间徘徊。
犯戒 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寺庙、严肃的**仪式,或者是法庭上的审判场景。在音乐中,它可能与低沉的管弦乐或沉重的鼓点相关联,传达出一种压抑和严肃的氛围。
在不同的文化中,犯戒的概念有所不同。例如,在**教文化中,犯戒可能指的是违背了上帝的诫命;在伊斯兰教文化中,犯戒可能指的是违反了*****。
犯戒 是一个涉及道德、*和社会规范的复杂词汇。它不仅反映了个人行为的选择,也体现了社会和文化的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有助于深化对道德和社会规范的认识。
1.
【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本言犬犯人。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犯,侵也。 、 《世说新语·自新》-軓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组词】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界、 犯境
触犯,冒犯。
【引证】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三国演义》-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组词】
犯忌讳;犯阙、 犯颜、 犯鳞、 犯众
2.
【戒】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戒,警也。 、 《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 、 《礼记·曾子问》-以三年之戒。 、 《左传·哀公元年》-基浇能戒之。 、 《国语·吴语》-息民不戒。 、 《庄子·养生主》-怵然为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戒之慎勿忘。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知足以自戒。
【组词】
戒慎、 戒书、 戒旦、 戒守、 戒命、 戒戢、 戒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