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1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18:22
“犯病”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某人突然发病,通常指的是身体上的疾病或症状的突然发作。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可以比喻性地指某人行为异常或失去控制,类似于“发疯”或“失常”。
“犯病”一词源于汉语,由“犯”和“病”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犯”有侵犯、触发的意思,而“病”则指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包括了比喻性的用法。
在**文化中,“犯病”通常带有一定的负面含义,尤其是在描述人的行为时。它暗示了一种不可预测和不可控的状态,这在社会交往中往往是不受欢迎的。
“犯病”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突发的不幸或混乱,可能会引起听者的担忧或恐惧。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犯病”来形容某人突然的、无法解释的行为变化,尤其是在那种行为对周围人造成困扰或不适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低垂,星辰闪烁,
他心中狂澜,犯病般涌动。
思绪如潮,无法平息,
在这寂静的夜里,独自吟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突然倒地,周围人惊慌失措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紧急救护车的警报声或医生的紧急呼叫。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ve a fit”或“lose it”,它们也有类似的比喻意义,用来形容某人突然的行为失控。
“犯病”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从字面上的疾病发作到比喻性的行为异常。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传达特定的情感和信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这样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1.
【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本言犬犯人。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犯,侵也。 、 《世说新语·自新》-軓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组词】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界、 犯境
触犯,冒犯。
【引证】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三国演义》-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组词】
犯忌讳;犯阙、 犯颜、 犯鳞、 犯众
2.
【病】
(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病,疾加也。 、 《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疾病外内皆埽。 、 《易·说卦》-坎为心病。 、 《左传·襄公十九年》-疾病而立之。 、 王充《论衡·订鬼》-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 、 《韩非子·孤愤》-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 、 《庄子·达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
【组词】
病革、 病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