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0:3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0:38:00
“清凉国”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固定短语,它更多地是一个组合词,由“清凉”和“国”两个词组成。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或地方气候凉爽、清新。
在文学作品中,“清凉国”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理想化的、气候宜人的地方,象征着宁静和舒适。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语境下,比如讨论旅游目的地或气候条件时。
由于“清凉国”不是一个固定短语,它的词源和演变没有特定的历史记录。它是由“清凉”(形容词,指凉爽、清新)和“国”(名词,指国家或地区)组合而成。
在文化上,“清凉国”可能被用来象征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或心灵状态,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人们渴望清凉和宁静。
这个词组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清新的空气、凉爽的微风和宁静的环境,带来一种放松和愉悦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讨论旅游计划或理想居住地时,可能会用到“清凉国”这个词组来形容一个理想的避暑胜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梦中的清凉国,我与星辰共舞,与月光同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绿意盎然的森林,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带来视觉上的清凉感。结合音乐,可以选择轻柔的钢琴曲,营造出宁静和凉爽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cool country”或“refreshing land”。
“清凉国”这个词组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能够激发人们对理想环境的向往和想象。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凉】
辅佐。 同: 倞
【引证】
《诗·大雅·大明》。传:“佐也。”-凉彼武王。
【组词】
凉贰
信,实。 同: 谅
【引证】
《诗·大雅·桑柔》-凉曰不可,覆背善詈。 、 《左传·昭公四年》-君子作法于凉。
3.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