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1:0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1:01:42
犯愁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感到忧虑、烦恼或不知所措。它描述了一种心理状态,通常是因为面临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决策而产生的焦虑感。
犯愁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犯”(遇到、触犯)和“愁”(忧愁、烦恼)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愁”字已有忧愁之意,而“犯”字则逐渐演变为遇到或触发的意思,两者结合形成了现代的“犯愁”。
在文化中,犯愁常常与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忍耐精神相联系。它反映了人面对挑战时的传统态度,即不轻易放弃,而是通过努力和智慧来解决问题。
犯愁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它让人联想到压力、不安和无助。然而,它也可能激发人们寻找解决方案的动力和决心。
在个人生活中,犯愁可能出现在各种情境中,比如工作压力、家庭问题或个人目标的追求中。例如,面对职业发展的选择时,我曾感到犯愁,但最终通过深思熟虑和咨询他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
在诗歌中,犯愁可以被用来表达深沉的情感:
夜深人静,星光点点,
心中犯愁,如影随形。
思绪万千,难解难分,
唯有月光,伴我独行。
犯愁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沉的天空、沉重的音乐或忧郁的画面,这些都是表达这种情感的常见视觉和听觉元素。
在英语中,犯愁可以对应词汇如“worry”或“be anxiou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情感状态相似。
犯愁是一个描述人类普遍情感状态的词汇,它在语言表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犯愁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在学*语言和进行交流时,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丰富表达和深化沟通至关重要。
1.
【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本言犬犯人。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犯,侵也。 、 《世说新语·自新》-軓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组词】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界、 犯境
触犯,冒犯。
【引证】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三国演义》-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组词】
犯忌讳;犯阙、 犯颜、 犯鳞、 犯众
2.
【愁】
(形声。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愁,忧也。 、 《礼记·哀公问》-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 《荀子·脩身》-见善愀然。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 、 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胡。 、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组词】
不愁吃,不愁穿;愁坐、 愁思、 愁绝、 愁怀勃勃、 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