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5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57:54
“犯得着”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值得去做某事”或“有必要去做某事”。它通常用于口语中,表达在某种情况下采取行动的必要性或合理性。
在不同的语境中,“犯得着”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这些词汇在细微差别上有所不同,例如“值得”更侧重于价值判断,而“犯得着”则更侧重于行动的必要性。
“犯得着”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是一个现代汉语词汇,可能在20世纪中叶开始广泛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所变化,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犯得着”常用于表达对某件事情的实用主义态度,强调行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它反映了人注重实际和效率的价值观。
“犯得着”这个词给人一种务实和理性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在决策时需要权衡利弊,考虑行动的实际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犯得着”来评估是否应该采取某项行动。例如,在考虑是否参加一个活动时,我会问自己:“犯得着去吗?”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犯得着”来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人生如梦,犯得着追逐虚幻? 珍惜当下,才是真正的智慧。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沉思中,周围是各种选择和可能性,而“犯得着”这个词在脑海中回响,引导他做出决策。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s it worth it?”或“Does it make sense?”这些表达在语境和用法上与“犯得着”相似,但具体的文化和语言背景有所不同。
“犯得着”是一个实用的词汇,它帮助我们在决策时考虑行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我们的沟通效果和决策能力。
1.
【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本言犬犯人。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犯,侵也。 、 《世说新语·自新》-軓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组词】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界、 犯境
触犯,冒犯。
【引证】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三国演义》-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组词】
犯忌讳;犯阙、 犯颜、 犯鳞、 犯众
2.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3.
【着】
(着为著的俗字)。
穿。
【引证】
《资治通鉴》-恂常私着胡服。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二刻拍案惊奇》-说着了小服,从西门进来了。
【组词】
着衣、 着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