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0:1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0:19:28
“七病八痛”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各种各样的疾病和痛苦。基本含义是指人身体上的多种不适或疾病,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身体状况不佳,经常生病。
“七病八痛”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身体健康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健康状况不佳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健康被视为最重要的财富之一。因此,“七病八痛”这个成语在社会交流中常用来表达对健康的担忧或对他人的同情。
这个成语通常带有一种同情和关心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需要照顾和关怀的病人形象,以及对健康问题的普遍担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经常生病的朋友,表达我对他的关心和希望他早日康复的愿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七病八痛缠身久,一缕阳光暖心间。”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医院、药品和病床。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医生的诊断声或病人的呻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ways falling ill”或“frequently sick”,但没有一个完全对应的成语。
“七病八痛”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它简洁地传达了一个人健康状况不佳的信息。在学*汉语和理解**文化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那时我老二还不到六岁,我娘经常~。
1.
【七】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 《礼记·月令》-其数七。 、 《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七主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七。”-七日得。 、 《周礼·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
【组词】
七宝、 七出、 七年、 七秩、 七雄
2.
【病】
(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病,疾加也。 、 《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疾病外内皆埽。 、 《易·说卦》-坎为心病。 、 《左传·襄公十九年》-疾病而立之。 、 王充《论衡·订鬼》-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 、 《韩非子·孤愤》-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 、 《庄子·达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
【组词】
病革、 病亟
3.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七加一的和。
【引证】
《玉篇》-八,数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地理以八制。 、 《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者,维纲也。 、 《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 、 《尚书大传》-八眉者,如八字。 、 《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书·舜典》-八音克谐。 、 《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八世。
【组词】
八音、 八拜
4.
【痛】
(形声。从疒,甬声。疒(chuáng),与疾病有关。本义:疼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痛,病也。 、 《易·说卦》-坎为耳痛。 、 《韩非子·喻老》-桓侯体痛。 、 汉·王充《论衡·订鬼篇》-身体痛。 、 、
【组词】
痛不欲生;痛定思痛;创巨痛深;累得酸痛;痛毒、 痛疾、 痛脚、 痛煞、 痛痹、 痛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