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1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16:29
“不知自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不了解自己的能力或限度,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过高估计自己能力或做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的人。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对自己能力的错误评估和自负。
“不知自量”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含义自古以来就存在于汉语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自负和错误评估自己能力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谦虚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不知自量”这个成语在社会交往中常用来提醒人们保持谦虚,不要过于自信。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个人缺乏自我认知和过度自信。在联想上,可能会想到那些因为自负而失败的故事或人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同事因为过于自信而忽视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最终导致项目失败。这种情况下,“不知自量”这个成语就非常贴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不知自量轻狂客,终是落花流水去。”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站在高处俯视一切的人,但实际上他脚下并不稳固。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自吹自擂的声音,但实际上内容空洞无物。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verreach oneself”或“bit off more than one can chew”,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即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
“不知自量”这个成语在提醒人们保持谦虚和自我认知方面非常重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对他人的评价和自我反思。
形容没有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有多大。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知,识也。 、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 、 《庄子·外物》-心徹为知。 、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 《后汉书·列女传》-不知何氏女。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量】 ——见“打量”(dǎliang);“掂量”(diāngliang)。
1. 【自量】 估计自己的才能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