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5:3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5:32:01
“不打自招”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没有受到打击或审问,自己就主动招认了。基本含义是指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下,自己主动承认错误或泄露秘密。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无意中暴露了自己真实意图或秘密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不打自招”常用于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动或行为,强调人物的无意识行为导致的后果。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调侃或讽刺那些无意中泄露自己秘密或意图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于分析案例或研究中,探讨人的自我暴露行为。
同义词:自曝其短、自露马脚
反义词:守口如瓶、讳莫如深
“不打自招”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结构和意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无意中暴露自己秘密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不打自招”常常与面子文化和社会期望联系在一起。人们往往因为害怕失去面子或受到社会谴责而不愿意主动承认错误,因此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人们在无意识中暴露自己秘密的社会现象。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惊讶和好奇。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无意识中暴露自己秘密的尴尬和无奈,同时也引发我对人类行为和心理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在和朋友聊天时不小心透露了自己原本打算保密的事情,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不打自招”的感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言语间,不经意,
秘密如花瓣飘落。
不打自招,心事显,
谁料话语藏不住。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说话时不小心掉落了一个装有秘密的信封,这个画面可以很好地体现“不打自招”的意境。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轻柔而略带忧郁的旋律,来表达这种无意中暴露秘密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意指无意中泄露了秘密。这个表达在西方文化中也很常见,反映了不同文化中对无意中暴露秘密这一现象的共同关注。
“不打自招”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无意中暴露秘密的生动表达,也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复杂性。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人们在无意识中暴露自己秘密的行为,从而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我还要说重庆发言人是个蠢猪,他~,向人国人民泄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计划。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来到一座寺庙借宿,孙悟空向僧人展示袈裟,寺内老僧贪财夜晚放火烧寺,偷走了袈裟。他在芳草坡前被黑风山上的妖怪捉住,他便不打自招地交出唐僧的袈裟。孙悟空知道后立即赶将过来消灭妖怪夺回袈裟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招】
(会意。从手。召声,呼唤。本义:打手势叫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招,手呼也。 、 《楚辞·招魂序》-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 、 《史记·项羽本纪》-招樊哙出。 、 《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组词】
招迎、 招求、 招招、 招诱、 招护、 招应
1. 【自招】 自取;自致; 自己供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