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3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34:42
“万物自化”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万物自然而然地变化发展。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和内在动力,不受外力强制或人为干预。
在文学作品中,“万物自化”常用来描绘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如描述四季更替、生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表达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同或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在专业领域,如生态学或哲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或宇宙的自然法则。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表达的自然程度和态度,而反义词则强调了人为的介入和改变。
“万物自化”源自**古代道家的思想,特别是老子的《道德经》中提到的“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的理念。这个词汇随着道家思想的发展而逐渐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在文化中,“万物自化”与尊重自然、顺应天道的传统观念紧密相关。它体现了人对自然和谐的追求和对生命自然发展规律的尊重。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情感反应,让我联想到自然界的美丽和生命的循环。它影响我对于事物发展应顺应自然规律的思考。
在生活中,我常常用“万物自化”来提醒自己不要过度干预孩子的成长,相信他们有自己的发展节奏和内在动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万物自化,花开无声,岁月静好。”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片生机勃勃的森林,万物在自然中自由生长。结合音乐,我可以联想到轻柔的钢琴曲,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nature's way”或“natural order”来表达,虽然具体词汇不同,但都强调了自然法则和内在规律。
“万物自化”这个词汇深刻地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要尊重事物的自然发展,不要过度干预。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深化了我对自然和谐的理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1.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2.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化】
用掉、耗费。 同: 花
【组词】
化钱、 化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