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4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46:26
“不知疼痒”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不知道疼痛和痒感。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环境或他人的感受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或理解力,不懂得体谅他人。
“不知疼痒”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道德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仁爱”和“和谐”,因此“不知疼痒”这样的成语常常被用来批评那些不符合这些价值观的行为。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强调人际关系中的同情和理解。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缺乏同情心的行为。联想上,可能会想到那些冷漠、自私的人,以及他们给他人带来的伤害。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描述那些对他人困境漠不关心的人。例如,当看到有人在公共场合对需要帮助的人视而不见时,我会觉得他们“不知疼痒”。
在诗歌中,可以将“不知疼痒”融入到描述冷漠社会的诗句中:
在这冷漠的都市,
人们匆匆而过,
不知疼痒的心,
感受不到他人的痛。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幅描绘冷漠人群的画面,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寂静的街道,只有冷漠的脚步声回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eartless”或“insensitive”,它们都传达了缺乏同情心的意思。不同文化中对于同情和关心的重视程度不同,但这个概念在大多数文化中都是被重视的。
“不知疼痒”这个成语强调了人际关系中的同情和理解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态度,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社会交往中要更加关心和体谅他人。
便是留守相公自来监押時,也容我们说一句。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办!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知,识也。 、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 、 《庄子·外物》-心徹为知。 、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 《后汉书·列女传》-不知何氏女。
3.
【疼】
(形声。从疒(chuáng),冬声。本义:痛)。
同本义 (仅表示身体上的难受)。
【引证】
《广雅》-疼,痛也。 、 《灵枢经·刺节真邪》-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 、 白居易《嫽绫》-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组词】
疼痒
4.
【痒】
(形声。从疒(chuáng),养声。本义:一种皮肤不适、引人欲搔的感觉)。
形容某些难以抑制的强烈愿望。
【引证】
宋·陆游《还东》-花前技痒又成诗。
【组词】
痒滋滋、 痒酥酥、 痒处
1. 【疼痒】 痛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