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1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10:02
狂欢:指人们为了庆祝或表达喜悦而进行的喧闹、放纵的活动,通常伴随着音乐、舞蹈、饮酒和其他形式的娱乐。
狂欢一词源自拉丁语“carnival”,意为“肉体的离开”,在**教传统中,狂欢节是四旬斋前的一个节日,人们在此期间尽情享乐,以准备即将到来的禁欲期。随着时间的推移,狂欢的含义扩展到任何形式的庆祝活动。
在许多文化中,狂欢节是表达自由和反叛的时刻,它打破了日常生活的常规,提供了一个释放压力和表达个性的平台。例如,巴西的狂欢节就是一个展示民族文化和身份的重要场合。
狂欢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欢乐、自由和放纵,它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在大学时代,我参加过一次校园狂欢节,那是一个充满音乐、舞蹈和欢笑的夜晚,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集体庆祝的魅力。
在诗歌中,狂欢可以被描绘为一种逃离现实的方式:
在狂欢的海洋中, 我们忘却了忧愁, 随着节奏摇摆, 直到黎明的曙光。
想象一幅画面:五彩缤纷的服装,热情洋溢的舞蹈,欢快的音乐,这些都是狂欢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不同的文化中,狂欢的形式和意义各不相同。例如,印度的排灯节、**的春节、美国的万圣节等,虽然形式各异,但都包含了狂欢的元素。
狂欢这个词不仅仅描述了一种活动,它还代表了人类对快乐和自由的追求。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狂欢的多重含义和它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狂】
(形声。本义:狗发疯)。
同本义。也指狗发疯。
【引证】
《说文》-狂,狾犬也。 、 三国魏·阮籍《鸠赋》-值狂犬之暴怒,加楚害于微躯。
【组词】
狂犬
2.
【欢】
(形声。从欠,雚(guàn)声。本义:喜悦,高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欢,喜乐也。 、 《礼记·曲礼》-君子不尽人之欢。 、 《荀子·大略》-夫妇不得不驩。 、 《庄子·至乐》-若果养乎?予果欢乎? 、 《韩非子·说林上》-许子而大欢,彼将知君利之也。 、 《战国策·秦策》-而大国与之懽。 、 《庄子·渔父》-饮酒则欢乐。 、 《汉书·李广苏建传》-今日之欢。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众宾欢也。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欢动一城。 、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奉一日之欢。
【组词】
欢容、 欢洽、 欢哄、 欢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