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0:2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0:21:23
“上下打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从上到下仔细地看。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物体进行仔细观察的行为,强调观察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在文学作品中,“上下打量”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或对某事物的初步印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直接地表达对某人的审视或评估。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类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观察者的行为模式。
同义词:仔细观察、审视、端详 反义词:一瞥、匆匆一看
同义词中,“仔细观察”强调的是观察的细致程度,“审视”带有更强的评估意味,“端详”则更多用于对静物的仔细看。反义词中,“一瞥”和“匆匆一看”都表示观察的短暂和不深入。
“上下打量”这个词汇源于汉语,其结构简单明了,由“上下”和“打量”两个部分组成。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已经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仔细观察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人们往往通过外表来初步判断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或性格。因此,“上下打量”这个词汇在描述这种文化现象时尤为贴切。它反映了人们对外表的重视以及通过外表进行社会交往的策略。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审视或评估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一种不平等的观察关系。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引起被观察者的紧张或不适。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在面试时被面试官上下打量的经历,这种观察让我感到既紧张又期待,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的职业前途。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她上下打量着古老的石桥,每一块石头都诉说着岁月的秘密。”
视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缓缓转动头部,从上到下仔细观察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伴随着轻微的脚步声和呼吸声,增加了观察的紧张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ook sb up and down”,虽然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都传达了仔细观察的意思。
“上下打量”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形象且常用的表达方式,它不仅描述了观察的行为,还隐含了观察者的态度和被观察者的感受。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对于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和丰富性至关重要。
他竟第一次~我。
1.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3.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4. 【量】 ——见“打量”(dǎliang);“掂量”(diāngl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