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3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5:37:46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知,识也。 、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 、 《庄子·外物》-心徹为知。 、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 《后汉书·列女传》-不知何氏女。
又。
【引证】
、 宋·欧阳修《归田录》-汝亦知射。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不知几千里。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知其不可而为之。
【组词】
知不到、 知风、 知不道、 知兵、 知古今、 知足不辱、 知命不忧
懂得,了解,理会。
【引证】
《史记·李将军列传》-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 唐·韩愈《杂说》-食马者不知。
又。
【引证】
、 唐·韩愈《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 、 明·刘基《卖柑者言》-不知御。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知幸与不幸。
【组词】
知道眉高眼低、 知窍、 知局、 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知心着意、 知我、 知好歹、 知情识趣、 知高识底
主持;管理。
【引证】
《国语·越语上》-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 王建《温泉宫行》-夜开金殿看星河,宫女知更月明里。
【组词】
知更、 知内外事、 知客寮、 知印、 知贡举
识别;区别。
【引证】
《淮南子》-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组词】
知时达变、 知人则哲
赏识。
【引证】
卢仝《有所思》-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组词】
知爱、 知器、 知遇、 知怜、 知重
要好。
【引证】
《楚辞·九歌》-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 《汉书·李广苏建传》-张胜相知。
【组词】
知慰、 知契
感到,感觉,察觉。
【引证】
《吕氏春秋·情欲》-[君主]又损其生以资天下之人,而终不自知。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识者固知。
参与。
【引证】
《左传·成公十七年》-高、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角,国子知之。
知识。
【引证】
《论语·子罕》-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组词】
求知欲;真知灼见;无知;通过努力学习,可以由无知转化为有知
知觉。
【引证】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死而有知,有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知己。
【引证】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绝宾客之知。 、 李商隐《凉思》-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组词】
知心腹
“智”的古字。智慧;才智。
【引证】
《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 、 《论语·里仁》-择不处仁,焉得知? 、 《列子·汤问》-汝多知乎? 、 《荀子·劝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 清·刘开《问说》-大知而察。
【组词】
知力、 知士
《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庄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听了,唬的忙答道:‘仙姑错了。我因懒于读书,家父母尚且每垂训饬,岂敢再冒渎神明。况且年纪尚小,不知何为“太虚幻境”。’”
《水浒传》第十八回:“宋江道:‘你可知我是谁?’那人道:‘小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