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2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21:38
词汇“义怀”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义怀”这一词汇的分析:
“义怀”可以理解为“正义的情怀”或“对正义的怀念”。其中,“义”指的是正义、道义,而“怀”则表示怀念、情感。
由于“义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正义的执着追求或对过去正义行为的怀念。
由于“义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资料较少。它可能是由“义”和“怀”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传统文化中,“义”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观念,强调个人行为应符合社会正义和道德规范。因此,“义怀”可能在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语境中出现。
“义怀”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正义的不懈追求,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
由于“义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然而,在讨论道德、正义等话题时,可能会间接涉及这一概念。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义怀”来表达对正义的赞美:
在风雨中坚守,义怀不灭,
正义之光,照亮黑暗的夜。
由于“义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直接与特定的视觉或听觉元素关联。然而,可以想象一幅画面,描绘一个人在困境中依然坚持正义,这样的画面可能会激发对“义怀”的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义怀”的词汇,但类似的道德观念和情感表达是普遍存在的。
“义怀”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体现了对正义的追求和怀念,是道德和情感的结合。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怀】
(形声。从心,褱声。本义:想念,怀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怀,思念也。 、 《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 、 、 《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人。 、 《楚辞·悲回风》-惟佳人之独怀兮。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 、 《后汉书·列女传》-久行怀思。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而不怀仁。 、 范仲淹《岳阳楼记》-去国怀乡。(国,国都)
【组词】
怀土、 怀香、 怀慕、 怀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