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5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1:54:58
词汇“下怀”通常指的是某人的内心想法、意图或感受被他人准确地理解或猜中。字面意思是指某人的心意被放在了“下”(即被理解或接受),意味着他人的行为或言语正好符合某人的期望或意愿。
“下怀”一词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其来源于古代汉语中对心理状态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于更广泛的语境中,用以描述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契合。
在**文化中,理解和尊重他人的“下怀”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这种能力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减少误解和冲突。
“下怀”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温暖和安心,因为它暗示了一种深层次的理解和共鸣。在表达时,这个词可以帮助传达一种深度的情感连接。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和朋友讨论旅行计划时,我提到想去某个地方,而他提出的建议正好符合我的下怀,这让我感到非常愉快和惊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洒下,照亮了你的下怀,我们的心意在夜空中交织成最美的诗篇。”
视觉上,“下怀”可能让人联想到两个人心心相印的画面,如两颗心形状的图案相互契合。听觉上,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柔和的音乐,象征着心灵的和谐与共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it the spot”或“exactly what I wanted”,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表达了某种程度的满意和契合。
通过对“下怀”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表达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意图,也增强了我在沟通中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怀】
(形声。从心,褱声。本义:想念,怀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怀,思念也。 、 《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 、 、 《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人。 、 《楚辞·悲回风》-惟佳人之独怀兮。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 、 《后汉书·列女传》-久行怀思。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而不怀仁。 、 范仲淹《岳阳楼记》-去国怀乡。(国,国都)
【组词】
怀土、 怀香、 怀慕、 怀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