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4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42:22
“义愤填胸”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正义的愤怒充满胸膛。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因为看到不公正或不合理的事情而感到极度愤怒和激动。
在文学作品中,“义愤填胸”常常用来描绘主人公面对社会不公或个人遭遇不平时的心理状态。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件事情的强烈不满或愤怒。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公众对某些法律判决或社会现象的集体反应。
“义愤填胸”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正义和道德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广泛,成为表达强烈道德情感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强调正义和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义愤填胸”这个成语在社会和文学中经常被用来强调个人或集体对于不公正行为的反应。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正义感和对不公正行为的厌恶。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为了正义而站出来的人,以及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看到一个老人在公交车上被年轻人无理对待,我感到义愤填胸,立刻上前帮助老人并指责那个年轻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当夜幕低垂,星辰黯淡,义愤填胸的我,誓要为光明而战。”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个人紧握拳头,面色通红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激昂的音乐或人群的抗议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urning with righteous indignation”,虽然不完全等同,但传达了类似的情感和意图。
“义愤填胸”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帮助我表达对不公正行为的强烈反应和正义感。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如何在面对不公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立场。
畿辅士民,屡遭虏骑蹂躏,莫不~,恨之切骨。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愤】
(形声。从心,贲(bēn)声。从“心”,表示与心情等有关。本义:郁结于心;憋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愤,懑也。 、 《楚辞·九章·惜诵》-发愤以杼情。 、 《后汉书·王符传》-志意蕴愤。
【组词】
愤切、 愤悁、 愤薄、 愤厥
3.
【填】
安定。 同: 镇
【引证】
《史记》-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之。
4.
【胸】
(形声。从肉,匈声。本作“匈”,胸是后起字。本义:胸膛)。
同本义。
【引证】
《素问·腹中论》-胸满腹胀。 、 宋·宋慈《洗冤录》-两手紧抱胸前。
【组词】
胸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