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3:34
词汇“义志”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构成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义志”由两个汉字组成:“义”和“志”。
结合起来,“义志”可以理解为基于道德或正义的决心或抱负。
由于“义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人物的高尚品质或坚定信念。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讨论道德或理想情境下。
由于“义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记录。它可能是由“义”和“志”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表达更强烈的道德决心。
在**文化中,强调道德和正义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义志”这样的词汇可能被用来强调个人或集体在追求正义和道德目标时的坚定不移。
“义志”这个词可能给人带来积极、坚定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为了正义和理想不懈奋斗的人物形象。
由于“义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较少遇到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然而,在讨论道德和理想时,这个词可能会被提及。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义志”来表达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
在风雨中坚守义志,
不为世俗所动摇。
心中的火焰永不熄灭,
照亮前行的道路。
“义志”可能让人联想到坚定的眼神、挺拔的身姿,或是激励人心的音乐,如进行曲或壮丽的交响乐。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和概念可以通过不同的词汇组合来表达。
“义志”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强调了道德和正义在个人行为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概念。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志,意也。 、 《国语·晋语》-志,德义之府也。 、 《孟子》-夫志,气之帅也。 、 《毛诗序》-在心为志。 、 《春秋·说题辞》-思虑为志。 、 《荀子·解蔽》-志者,臧也。 、 《鬼谷子·阴府》-志者,欲之使也。 、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 、 《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后汉书·班超传》-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唐·韩愈《县斋有怀》-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
【组词】
志志诚诚、 志局、 志干、 志意、 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 志虑、 志抱、 志尚、 志况、 志好、 志略、 志局、 志介、 志高气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