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2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22:38
词汇“义征”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专业术语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用语。由于缺乏具体的使用背景和广泛的认知度,我将尝试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义征”的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某种象征性的特征或标志,它可能与某种意义或概念相关联。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象征、标志或者是某种概念的外在表现。
由于“义征”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如果它是一个专业术语,那么它可能在某个特定的学科或领域中被使用,例如在符号学、文化研究或者是某些社会科学领域中。
由于“义征”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以下示例句子可能需要基于假设的语境:
同义词:象征、标志、符号 反义词:可能没有明确的反义词,因为它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
由于“义征”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不为人所知。它可能是由“义”(意义)和“征”(象征、标志)两个字组合而成,表示某种意义的外在表现。
如果“义征”在某个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被使用,它可能与该文化中的象征体系、价值观或者是某种特定的社会现象相关联。
由于“义征”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如果它在某个特定的语境中被使用,它可能会与该语境中的情感和联想相关联。
由于“义征”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由于“义征”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将其融入到诗歌、故事或其他创作中可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和语境设定。
由于“义征”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如果它在某个特定的语境中被使用,它可能会与该语境中的视觉和听觉元素相关联。
由于“义征”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可能不为人所知。
“义征”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它的使用可能局限于特定的语境和领域。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能有助于深入理解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文化背景。然而,由于其不常见性,它在日常交流中的应用可能较为有限。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