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45:11
“不以介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放在心上”或“不计较”。它表达的是一种豁达或超然的态度,即对某事不感到烦恼或不放在心上。
在文学作品中,“不以介怀”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宽宏大量或对小事的不计较。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表示自己对某事不放在心上,或者劝告他人不要为小事烦恼。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哲学讨论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一种健康的心态或生活态度。
“不以介怀”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表达,显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传统文化中,“不以介怀”与儒家提倡的“宽以待人”和道家的“无为而治”等思想相契合,体现了东方文化中对和谐与内心平静的追求。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平静和放松。它让我联想到一个心态平和、不易被外界干扰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不以介怀”的情况,比如在工作中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时,选择不计较,专注于提升自己,这种态度帮助我保持了内心的平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流,不以介怀,心随风去,自在逍遥。”
视觉上,这个词可能让我联想到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听觉上,可能是轻柔的古筝音乐,传达出一种超脱和宁静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t take to heart”或“not dwell 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态度是相似的。
“不以介怀”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帮助我理解如何处理生活中的小烦恼,也教会我如何保持内心的平和与专注。通过学和应用这个词汇,我更加欣赏东方文化中对内心修养的重视。
于是生资皆尽,不以介怀。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3.
【介】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身上穿着铠甲形。中间是人,两边的四点象联在一起的铠甲片。本义:铠甲。一种用来防身的武器)。
同本义。
【引证】
《诗·郑风·清人》-驷介旁旁。 、 《诗·大雅·瞻卬》-舍尔介狄。 、 《淮南子·脩务》-其虫介。 、 《史记·老庄甲韩列传》-急则用介胄之士。
【组词】
介士、 介卒、 介胄、 介人、 介马
4.
【怀】
(形声。从心,褱声。本义:想念,怀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怀,思念也。 、 《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 、 、 《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人。 、 《楚辞·悲回风》-惟佳人之独怀兮。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 、 《后汉书·列女传》-久行怀思。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而不怀仁。 、 范仲淹《岳阳楼记》-去国怀乡。(国,国都)
【组词】
怀土、 怀香、 怀慕、 怀乡
1. 【介怀】 介意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