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2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21:09
词汇“义据”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可能是一个较为专业的术语,或者是一个特定领域的词汇。由于缺乏广泛的使用和明确的定义,我将尝试从我能找到的相关信息中进行分析。
“义据”可能指的是支持某个观点或立场或结论的证据或理由。在法律、哲学或逻辑学等领域,它可能特指那些用于证明或辩护某个观点或立场的合理依据。
由于“义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法律语境中,它可能指代法律条文、先例或逻辑推理等支持某个法律论点的依据。在学术讨论中,它可能指代理论、实验数据或文献引用等支持某个学术观点的材料。
由于“义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为人所熟知。它可能是由“义”(意义、合理)和“据”(依据、根据)两个字组合而成,强调的是合理性和依据性。
在强调逻辑和证据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义据”可能被高度重视,因为它涉及到论证的合理性和说服力。
对于我来说,“义据”可能带来一种严谨和理性的感觉,因为它涉及到证据和逻辑的支持。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义据”这个词,但在进行学术写作或参与辩论时,我会意识到提供充分和合理的证据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尝试这样使用:“在真理的法庭上,义据如星辰般闪耀,引导迷途的灵魂找到光明的道路。”
由于“义据”涉及到证据和逻辑,我可能会联想到法庭上的辩论场景,或者是学术讲座中严谨的论证过程。
由于“义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确。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vidence”或“grounds”。
尽管“义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强调了证据和逻辑在论证中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意识到提供充分和合理的证据是构建有力论点的关键。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据】
(形声。本义:手靠着;靠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据,杖持也。 、 《战国策·燕策》-冯几据杖。 、 《庄子·盗跖》-据轼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