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2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20:57
“发愤自雄”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因感到不满或受到刺激而决心奋发图强,表现出自己的雄心壮志。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个人内在的动力和决心,以及通过努力实现自我超越和卓越的愿望。
在文学作品中,“发愤自雄”常用来描述主人公在遭遇挫折或失败后,通过自我激励和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情节。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他人或自我激励,表达决心和毅力。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职业发展中,它可以用来描述个人为了达到职业目标而付出的努力。
“发愤自雄”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献,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它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强调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提升的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普及,成为鼓励人们努力奋斗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发愤自雄”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思想相呼应,强调个人通过不懈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贡献。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用于教育、职场和个人成长等领域,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不放弃,持续努力。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它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决心和毅力,不断追求更好的自己。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面对学业压力时,通过“发愤自雄”的精神激励自己,最终克服了困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我发愤自雄,笔耕不辍,只为那一抹晨曦的辉煌。”
想象一个人在夜晚的灯光下,埋头苦读或勤奋工作的场景,背景音乐可以是激励人心的旋律,这样的视觉和听觉联想能够强化“发愤自雄”的情感表达。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ull oneself up by one's bootstraps”,意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提升。
“发愤自雄”是一个充满力量和希望的成语,它不仅在汉语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在全球范围内有着相似的表达。这个成语提醒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有决心和毅力,就能够实现自我超越和成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升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愿吾弟发愤自雄,勿蹈乃兄故辙也。
然苟我~,西人将见好于我不暇,遑敢我。
1.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2.
【愤】
(形声。从心,贲(bēn)声。从“心”,表示与心情等有关。本义:郁结于心;憋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愤,懑也。 、 《楚辞·九章·惜诵》-发愤以杼情。 、 《后汉书·王符传》-志意蕴愤。
【组词】
愤切、 愤悁、 愤薄、 愤厥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雄】
(形声。从隹(zhuī),厷(gōng)声。从隹,与鸟有关。本义:公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雄,鸟父也。 、 《诗·小雅·正月》-谁知鸟之雌雄。 、 《诗·邶风·雄雉》-雄雉于飞。 、 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组词】
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