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08:1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8:11:36
发愁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因为某些事情感到忧虑或烦恼,心中不安,感到困扰。它描述的是一种心理状态,通常是因为面临困难、问题或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情绪反应。
“发愁”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字面组合“发”和“愁”分别表示“产生”和“忧愁”,合起来即表示产生忧愁的情绪。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等,已有类似的表达方式。
在**文化中,“发愁”常常与家庭、社会压力和个人责任联系在一起。例如,年轻人可能会因为就业压力或婚姻问题而发愁。
“发愁”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阴暗的天空、沉重的步伐和紧锁的眉头。
个人经历中,可能因为学业、工作或人际关系的问题而发愁。例如,面对即将到来的重要考试,可能会感到发愁。
在诗歌中,可以将“发愁”融入描述自然景物的诗句中,如“秋风起,落叶纷纷,心中发愁难自禁。”
在英语中,“发愁”可以对应为“worry”或“be anxious”,在不同文化中,表达忧虑的方式和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情感是相通的。
“发愁”是一个描述人类共通情感的词汇,它在语言表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内心的忧虑和不安。通过对“发愁”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2.
【愁】
(形声。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愁,忧也。 、 《礼记·哀公问》-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 《荀子·脩身》-见善愀然。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 、 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胡。 、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组词】
不愁吃,不愁穿;愁坐、 愁思、 愁绝、 愁怀勃勃、 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