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9:24
“发愤忘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因极度努力或专注于某事而忘记了吃饭。这个成语形容人非常勤奋,全身心投入工作或学*,以至于忽略了基本的生理需求。
在文学作品中,“发愤忘食”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刻苦努力,如在古典小说中描述学者或官员的勤奋。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赞扬某人的专注和努力,也可以用来自嘲或描述自己的工作状态。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科研,这个成语强调了对专业知识的追求和研究的热情。
同义词: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刻苦钻研 反义词:懒散无为、游手好闲
同义词中,“废寝忘食”与“发愤忘食”意思相近,都强调了因工作或学*而忽略饮食和休息。“孜孜不倦”和“刻苦钻研”则更多强调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深入研究的态度。反义词则描述了与“发愤忘食”相反的懒散和无所事事的状态。
“发愤忘食”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学和工作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但其核心意义——即因极度专注而忽略基本生活需求——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勤奋和专注被视为美德。因此,“发愤忘食”这个成语在鼓励人们努力工作和学的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个人成就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勤奋、专注和不懈追求的形象。它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持和努力的态度。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准备重要考试时体验过“发愤忘食”的状态,那种全身心投入的感觉虽然辛苦,但也带来了成就感和满足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书页翻飞间,发愤忘食志,星光伴我眠。”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深夜还在灯下苦读的身影;听觉上,可能是翻书声和偶尔的叹息声,构成了一个专注学*的场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urning the midnight oil”,意指熬夜工作或学*,虽然不完全等同于“发愤忘食”,但也传达了类似的勤奋和专注的概念。
“发愤忘食”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勤奋和专注的赞美,也是对个人努力和坚持的鼓励。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既这样~起来,也好,就由你去。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讲学,来到楚国叶邑,叶公沈诸梁接待了他,他对孔子不怎么了解,就悄悄地问子路,子路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他。孔子事后得知就对子路说以后就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2.
【愤】
(形声。从心,贲(bēn)声。从“心”,表示与心情等有关。本义:郁结于心;憋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愤,懑也。 、 《楚辞·九章·惜诵》-发愤以杼情。 、 《后汉书·王符传》-志意蕴愤。
【组词】
愤切、 愤悁、 愤薄、 愤厥
3.
【忘】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忘,不识也。 、 《诗·郑风·有女同车》-德音不忘。 、 《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中年病忘。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忘路之远近。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宠辱偕忘。 、 诸葛亮《出师表》-忘身于外。
【组词】
忘魂、 忘昏、 忘反、 忘年、 忘味、 忘食、 忘却、 忘生舍死、 忘先
4. 【食】 ——用于人名的字。如汉代的郦食其、审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