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1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1:12:05
徒说:字面意思是指没有根据或不切实际的言论,通常指空洞无物或不切实际的说话。
“徒说”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徒”意为空、无,而“说”即言论、话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中华文化中,强调言行一致和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徒说”往往被视为一种负面的评价,反映了社会对于实际行动和结果的重视。
“徒说”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空洞、无用和不切实际。这种词汇可能会让人感到失望或不耐烦,因为它暗示了缺乏实质内容和可行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总是说得多做得少,这时我们可能会用“徒说”来形容他们的行为。例如,在工作中,如果一个同事总是提出各种计划但从不实施,我们可能会私下说他只是在“徒说”。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月下徒说梦,星前空许愿。 世间多徒说,少有实行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讲台上,口若悬河,但听众面无表情,显示出对其言论的不信任或不感兴趣。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单调、重复的声音,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mpty talk”或“hot air”,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即言论空洞,缺乏实质内容。
“徒说”这个词在语言中具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强调了言论与行动之间的差距。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他人的评价,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自己的言行中要注重实质和可行性。
1.
【徒】
(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徒,步行也。 、 《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 、 《礼记·王制》-君子耆老不徒行。 、 《国语·吴语》-徒递来告。 、 《庄子·徐无鬼》-无徒骥于锱坛之宫。 、 《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兵于洧上。 、 《论语·先进》-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易·贲》-贲其趾,舍车而徒。 、 顾炎武《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组词】
徒徙、 徒跣、 徒践、 徒杠、 徒负、 徒行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引证】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帅徒以往。
【组词】
徒骥、 徒兵,徒卒、 徒士、 徒甲、 徒卫、 徒侯、 徒师
2.
【说】
古语的读法。 同: 悦
【引证】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战国策·魏策》-秦王不说。 、 《韩非子·内诸说上》-宣王说之。 、 《韩非子·五蠹》-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