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2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24:56
词汇“烟硝”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于描述战争或火灾后的场景,特指硝烟弥漫的景象。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烟硝”字面意思是指硝烟和烟雾。硝烟通常是指火药燃烧后产生的烟雾,而烟雾则可以泛指各种燃烧产生的气体和微粒。
“烟硝”一词由“烟”和“硝”两个字组成。“烟”指燃烧产生的气体和微粒,“硝”原指一种化学物质,也指火药。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就有使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其基本含义。
在**文化中,“烟硝”常与战争和灾难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破坏和苦难。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常用来警示人们战争和火灾的严重性。
提到“烟硝”,我联想到的是战争的残酷和火灾的无情,带来一种沉重和悲伤的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很少直接用到“烟硝”这个词,但在观看战争电影或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时,这个词常常出现,让我对战争的破坏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烟硝弥漫的战场,英雄的泪与血交织,历史的篇章在硝烟中缓缓翻过。”
想象一下,战场上硝烟弥漫,枪炮声此起彼伏,这种视觉和听觉的联想让人感受到战争的紧张和残酷。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moke and硝烟”,但在不同文化中,对于战争和火灾的描述和感受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烟硝”这个词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战争和火灾场景中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传达了具体的视觉形象,还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文化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让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有力。
1.
【烟】
(形声。从火,因声。本义:物质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
同本义。
【引证】
陆机《连珠》-火壮则煙微。 、 《后汉书·蔡邕传》-煙炎之毁熸。 、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烟焰迷漫。 、 明·刘基《卖柑者言》-烟扑口鼻。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烟炎张天。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烟焰雾雨。 、 唐·杜牧《阿房宫赋》-烟斜雾横(互文,表烟雾斜横。斜 横:升腾缭绕)。
【组词】
烟火邻居、 烟扛扛、 烟爨、 烟蓬、 烟祀、 烟尘、 烟井、 烟火、 烟焰、 夕烟、 风烟、 油烟;炊烟
2.
【硝】
硝石。
【引证】
《正字通》-硝,药石也。方书硝七种。
【组词】
硝子石、 硝云弹雨
经过硝制变软的皮革。
【引证】
《天工开物》-若南方短毛革硝,其如纸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