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4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43:56
徒行:字面意思是指步行,不借助任何交通工具,仅凭双脚行走。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徒步旅行或徒步行走。
“徒行”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徒”指步行,“行”指行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用于描述徒步旅行的情境。
在**文化中,徒步旅行(徒行)常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有助于人们远离都市喧嚣,亲近自然。在一些传统节日或活动中,如端午节的龙舟赛后的徒步活动,也体现了徒行的文化意义。
“徒行”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宁静和自由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广阔的自然风光和个人的内心探索,是一种远离尘嚣,回归本真的生活方式。
我曾有一次徒行经历,是在大学时期的一次徒步旅行。我们一行人徒行穿越了一片森林,那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和自然之美。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徒行”:
晨曦微露,我徒行于山间小径,
脚步轻柔,心随风飘。
每一步,都是与自然的对话,
每一次呼吸,都是生命的礼赞。
在英语中,“徒行”可以对应为“hiking”或“walking”。在不同的文化中,徒步旅行的意义和体验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身心的放松。
通过对“徒行”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种行走方式,更蕴含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灵活地运用“徒行”,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和理解。
1.
【徒】
(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徒,步行也。 、 《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 、 《礼记·王制》-君子耆老不徒行。 、 《国语·吴语》-徒递来告。 、 《庄子·徐无鬼》-无徒骥于锱坛之宫。 、 《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兵于洧上。 、 《论语·先进》-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易·贲》-贲其趾,舍车而徒。 、 顾炎武《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组词】
徒徙、 徒跣、 徒践、 徒杠、 徒负、 徒行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引证】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帅徒以往。
【组词】
徒骥、 徒兵,徒卒、 徒士、 徒甲、 徒卫、 徒侯、 徒师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