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0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00:24
内敛(nèiliǎn)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是指向内收敛,不外露。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或事物表现出克制、含蓄、不张扬的特质。这种特质通常与深思熟虑、谨慎和自我控制相关联。
内敛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内敛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内”和“敛”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内”指内部,“敛”指收敛。随着语言的发展,内敛逐渐被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方式。
在**文化中,内敛被视为一种美德,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相契合。在社会交往中,内敛的人往往被认为更加稳重和可靠。
内敛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稳和信任。联想到了那些在困难时刻保持冷静和自我控制的人,他们的内敛特质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遇到过一位内敛的领导者,他的决策总是经过深思熟虑,不轻易表露情感,这种特质使他在团队中赢得了极高的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内敛:
在沉默的湖面下,
内敛的思绪如水草般缠绕,
不张扬,不喧嚣,
只在深处静静流淌。
内敛的视觉联想可能是深邃的夜空或静谧的森林,听觉联想可能是轻柔的钢琴曲或低沉的大提琴声,这些都能唤起内敛的感觉。
在英语中,内敛可以对应词汇如“reserved”或“introverted”,在不同文化中,内敛的接受度和评价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认为是一种积极的性格特质。
内敛这个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那些深思熟虑和自我控制的人或情境。通过深入学内敛,我更加欣赏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内敛特质的人,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往往能带来积极的影响。
1.
【内】
里面。与“外”相对。
【引证】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一室之内。 、 《世说新语·雅量》-郗犹在帐内。 、 《世说新语·贤媛》-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亲陵家内范钟夫人之礼。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一板内有重复。 、 清·姚鼐《登泰山记》-数里内无树。
【组词】
海内;关内;内牵
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引证】
《论语·季氏》-动干戈于邦内。 、 汉·贾谊《过秦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内,名词作状语,译时加介词“对”,为“对内”。) 、 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组词】
内叛、 内患、 内事、 内睦、 内噬、 内寇
2.
【敛】
(形声。从攴(pū),佥(qiān)。本义:收集,聚集)。
同本义(收集的对象是物,常是财物)。
【引证】
《说文》-敛,收也。 、 《周礼·夏官·缮人》。注:“敛,藏也。”-既射则敛之。 、 《汉书·食货志》-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敛赀财以送其行。
【组词】
敛局、 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