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5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59:42
“动地惊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震动大地,惊动上天。基本含义是指某或行为极其巨大、强烈,以至于能够引起极大的震动和反响,通常用来形容的影响力非常深远和广泛。
“动地惊天”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和历史文献,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描述重大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动地惊天”常常与英雄事迹、重大历史联系在一起,强调的宏大和深远影响。这个成语也体现了人对于历史和英雄的崇敬。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和敬畏感,让人联想到那些改变历史进程的重大**。它激发了人们对于力量和变革的向往和敬畏。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用“动地惊天”来形容一次重大的家庭变故,这个成语帮助我表达了**的严重性和对家庭的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风起云涌,动地惊天,英雄的脚步,踏碎了寂静的夜。”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战争或自然灾害的画面,震撼的场景和强烈的色彩可以很好地体现“动地惊天”的意境。在音乐中,可以选择激昂的交响乐或战鼓声,增强这种震撼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arth-shaking”或“world-changin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的巨大影响力。
“动地惊天”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那些具有深远影响的*。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更加全面,也更能灵活运用在不同的语境中。
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夺魁喊声竟起,~怒似雷,天赛比。
1.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2.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3.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4.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