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7:09
动口: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用口说话或发声。基本含义通常指的是通过口头表达来参与讨论、表达意见或进行交流。
“动口”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随着语言的发展,其用法和含义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在**文化中,“动口”常常与“动手”相对,强调言语和行动的平衡。在社会交往中,适时的动口可以增进理解和沟通,但过度依赖言语而缺乏实际行动则可能被视为空谈。
“动口”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辩论、讨论或交流的场景,给人以积极或消极的情感反应,取决于具体的语境和个人的经历。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需要动口与同事讨论工作问题,或与朋友分享生活经历。这种口头交流对于建立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在诗歌中,可以将“动口”融入到描述对话或交流的场景中,如:
春风拂面,柳絮轻扬, 动口之间,情意绵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两个人在咖啡馆里动口交谈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轻快的爵士乐,让人联想到轻松愉快的对话氛围。
在英语中,“动口”可以对应为“speak up”或“voice one's opinion”,在不同文化中,口头表达的重要性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动口”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涉及基本的沟通技巧,还反映了文化和社会对言语行为的期待和评价。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意识到言语的力量和责任,以及在不同语境中恰当使用言语的重要性。
1.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