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3:0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3:02:44
“惊天动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某个**或行动非常重大,以至于能够震撼天地。基本含义是指某事的影响力极大,超乎寻常,能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反响。
在文学作品中,“惊天动地”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的壮举或重大历史,如“他的牺牲惊天动地,永载史册”。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夸张地描述某人的行为或的影响力,例如:“他的辞职消息真是惊天动地,整个公司都震惊了。”在专业领域,如新闻报道中,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形容某个重大发现或突破,例如:“科学家们的这项发现,可谓是惊天动地。”
同义词:震撼人心、惊世骇俗、轰动一时 反义词:平淡无奇、微不足道、不痛不痒
“惊天动地”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中,后来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描述重大**或行为的常用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也不断扩展。
在文化中,“惊天动地”常与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联系在一起,用来赞扬那些为了正义和理想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常用来形容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的。
这个词汇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和敬畏感,联想到的是那些能够改变历史进程的重大**或人物。它激发人们对伟大和崇高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力量和影响力的敬畏。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用“惊天动地”来形容一次重大的家庭变故,那次**对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词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爱,惊天动地,穿越时空的界限,永存心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雷电交加、山崩地裂的画面,这样的视觉冲击力与“惊天动地”的含义相契合。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雷鸣般的掌声或爆炸声,这些都是能够引起强烈反应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arth-shattering”或“groundbreaking”,它们也用来形容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或发现。
通过对“惊天动地”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表达重大*和影响力方面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载体,能够激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人格最高、能力最强的人做事时应该声势浩大、远近闻名。一个有高尚道德、崇高理想和本领高强的人应该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明朝郎瑛在《七修类稿》中阐述:“御史初至则曰惊天动地,过几月则曰错天黑地;去时则曰寞天寂地。”
1.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