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4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8:12
“动如脱兔”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动作非常迅速,就像兔子从束缚中解脱出来一样。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人的行动敏捷、迅速,不拖泥带水。
在文学作品中,“动如脱兔”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主角的敏捷行动,如武侠小说中的侠客、历史小说中的将领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人的快速反应或动作,如体育比赛中的**员、日常生活中的灵活应对等。在专业领域,如体育、军事等,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强调速度和效率。
同义词:
反义词:
“动如脱兔”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对兔子快速逃跑的观察。兔子在受到惊吓时会迅速逃离,因此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快速动作。在历史演变中,这个成语一直保持着其基本含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在文化中,兔子通常被认为是敏捷和机警的象征。因此,“动如脱兔”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强调速度和效率的场合。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因为它强调了速度和效率,这些都是人们赞赏的品质。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兔子在田野中奔跑的画面,感受到一种活力和生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动如脱兔”来形容一个朋友在篮球比赛中的快速突破,他的动作确实非常迅速,让人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动如脱兔,穿梭在人群中,如风般自由,如影随形。”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兔子在草地上奔跑的画面,充满活力和动感。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风声和兔子奔跑时的轻微脚步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s quick as a flash”或“like a bolt from the blue”,都是形容速度极快,但具体形象和联想有所不同。
“动如脱兔”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形象和生动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速度,还带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表达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常与“静若处女”连用。
1.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2.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3.
【脱】
(形声。从肉,兑(duì)声。本义:肉去皮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脱,消肉臞也。 、 《尔雅》-肉去骨曰脱。 、 《礼记·内则》-肉曰脱之,鱼曰作之,枣曰新之。 、 《列子·天瑞》-其状若脱。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筋骨尽脱矣。
4.
【兔】
(象形。象踞后其尾形。本义:哺乳类动物,通称兔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其兽前足短后足长,俗字作菟。-兔,兽名。象踞后其尾形。 、 《论衡·奇怪》-兔舐毫而孕,及其生子,从口而出也。 、 《诗·召南·兔置》-肃肃兔罝。 、 《礼记·曲礼》-兔曰明视。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 、 、 、 《乐府诗集·木兰诗》-雄兔脚扑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