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0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0:04:46
“愁肠寸断”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忧愁使得心肠都断裂了。这个成语形容极度悲伤或忧愁到了极点,无法承受。
在文学作品中,“愁肠寸断”常用来描绘人物因爱情、亲情或友情的失落而感到的深切痛苦。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在面对重大打击或失落时的情感状态。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情感心理学或文学分析时。
同义词:
反义词:
“愁肠寸断”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词和小说。它的词源可能与古代人们对情感和内脏关系的象征性理解有关,即情感的极度痛苦可以影响到身体的内部器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使用,并保留了其原始的情感强度。
在文化中,情感表达往往比较含蓄和内敛,因此像“愁肠寸断”这样的成语能够很好地表达深层的情感状态。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人对情感深度的重视和对情感表达的细腻追求。
“愁肠寸断”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悲伤。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爱情或生活中遭受重大打击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可能是多么的痛苦和无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朋友因为失去亲人而愁肠寸断。那段时间,他们的痛苦和无助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愁肠寸断夜无眠,泪湿枕边梦不成。”
视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一幅描绘孤独和悲伤的画面,如一个人独自坐在昏暗的房间里,泪流满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悲伤的音乐,如低沉的大提琴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eartbroken”或“devastated”,虽然它们传达了相似的情感,但没有“愁肠寸断”那种形象和深度的文化内涵。
“愁肠寸断”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表达极度悲伤的词汇,它还承载了*文化中对情感深度的重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使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并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同情他人的情感状态。
泪脸千行,愁肠寸断,端坐横琴,涕血流襟。
她现在愁得~。
1.
【愁】
(形声。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愁,忧也。 、 《礼记·哀公问》-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 《荀子·脩身》-见善愀然。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 、 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胡。 、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组词】
不愁吃,不愁穿;愁坐、 愁思、 愁绝、 愁怀勃勃、 愁海
2. 【肠】 (形声。从肉,昜(yáng)声。本义:人和动物消化器官之一)。
3.
【寸】
(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处。“寸”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寸”的字往往与“手”有关。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
【组词】
寸田、 寸关尺
长度单位, 1/10尺为一寸,古代计量长度单位的标准不同,寸的具体数值也有差异。
【引证】
《后汉书·列女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4.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