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8:5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8:51:49
“愁肠殢酒”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因为忧愁而沉溺于酒中。这个成语形容人因为心情忧郁而过度饮酒,希望通过酒精来麻痹自己的痛苦。
在文学作品中,“愁肠殢酒”常用来描绘失意文人或遭遇不幸的人物的形象,如在古诗或小说中描述主人公因爱情、仕途或家国之忧而借酒消愁。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某人因心情不佳而大量饮酒时,仍可使用。
同义词:借酒消愁、酒入愁肠、醉生梦死 反义词:酒逢知己、酒足饭饱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表达的情感深度和具体情境的不同。例如,“借酒消愁”可能更侧重于暂时逃避,而“愁肠殢酒”则更强调沉溺和无法自拔。
“愁肠殢酒”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酒与情感关系的深刻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因忧愁而过度饮酒的典型表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常常与情感表达和社交活动紧密相关。因此,“愁肠殢酒”这个成语也反映了酒在情感宣泄中的作用,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的普遍现象。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同情和理解,因为它描绘了一种普遍的人类情感体验——通过酒精来逃避现实。联想可能包括孤独、失落和无助等情感。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家庭问题而愁肠殢酒的朋友,这种经历让我更加理解这个成语的深层含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愁肠殢酒,梦回故里,泪湿青衫。”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孤独的人在昏暗的灯光下独自饮酒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悲伤的音乐或寂静的夜晚。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rowning one's sorrows in alcohol”,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行为是相似的。
“愁肠殢酒”这个成语深刻地描绘了人类情感与行为的关系,尤其是在面对无法解决的忧愁时。它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情感状态。
愁肠殢酒人千里。
长安故人问我,道~只依然。
1.
【愁】
(形声。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愁,忧也。 、 《礼记·哀公问》-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 《荀子·脩身》-见善愀然。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 、 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胡。 、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组词】
不愁吃,不愁穿;愁坐、 愁思、 愁绝、 愁怀勃勃、 愁海
2. 【肠】 (形声。从肉,昜(yáng)声。本义:人和动物消化器官之一)。
3.
【殢】
困扰;纠缠。
【引证】
洪昇《长生殿·絮阁》-外人不知呵,都只说,殢君王是我这庸姿劣貌。
滞留。
【引证】
罗隐《西京崇德里居》-长随豪贵殢长安。
4.
【酒】
(会意。从水,从酉(yǒu)。“酉”本义就是酒。“酉”亦兼表字音。本义:用高粱、大麦、米、葡萄或其他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 、 《礼记·曲礼》-酒曰清酌。 、 《礼记·乐记》-酒食者,所以令欢也。 、 《礼记·射义》-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 、 《汉书·食货志》-酒,百乐之长。又,酒者,天下之美禄。 、 《论语·子罕》-不为酒困。
【组词】
酒肆、 酒水、 酒生、 酒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