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0:1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0:11:51
词汇“愁艳”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愁”和“艳”。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愁艳”进行深入分析。
“愁艳”字面意思是指带有忧愁色彩的美丽。其中,“愁”表示忧愁、悲伤,“艳”表示美丽、艳丽。结合起来,“愁艳”形容一种美丽中带有哀愁的特质,通常用来描述女性或景物。
“愁艳”是一个合成词,由“愁”和“艳”两个字组合而成。在古代文学中,“愁”常用来表达忧愁、悲伤的情感,“艳”则表示美丽、艳丽。随着时间的推移,“愁艳”逐渐被用来形容美丽中带有忧愁的特质。
在**传统文化中,忧郁美常常被赋予一种诗意和哲理性,如古代诗词中常描绘的“愁云惨淡”、“愁肠百结”等意象。因此,“愁艳”在文学和艺术中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愁艳”这个词给人一种既美丽又哀伤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美丽却命运多舛的女性形象,如古代文学中的“红颜*命”。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激发人们对美的深层次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阅读古代诗词时遇到“愁艳”这个词,它让我对那些描绘忧郁美的诗句有了更深的理解。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绿肥红瘦”就带有愁艳的意味。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愁艳”:
愁艳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她的美丽带着一丝哀愁。
月光洒在她的脸庞,
映出那抹淡淡的忧伤。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elancholic beauty”或“sad beauty”,用来形容美丽中带有忧郁的特质。例如,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melancholic beauty”来形容一个美丽却命运多舛的女性。
通过对“愁艳”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文学和艺术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美丽与哀愁并存的特质,还反映了人们对美的深层次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细腻度和深度。
1.
【愁】
(形声。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愁,忧也。 、 《礼记·哀公问》-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 《荀子·脩身》-见善愀然。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 、 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胡。 、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组词】
不愁吃,不愁穿;愁坐、 愁思、 愁绝、 愁怀勃勃、 愁海
2.
【艳】
(会意。从豐(fēng),从色。豐,丰大。色,色彩。丰大而有色彩。本义:鲜艳,艳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艷,好而长也。 、 《左传·桓公元年》-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 《诗·小雅·十月之交》-艳妻煽方处。 、 《楚辞·招魂》。注:“艳,好貌也。”-艳陆离些。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窈窕艳城郭。
【组词】
艳色、 艳段、 艳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