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0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0:02
愁闷 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是指心情沉重、忧郁,感到不愉快或压抑。它通常用来描述因为某些原因(如失望、挫折、悲伤等)而感到心情不佳的状态。
愁闷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愁”字早在《诗经》中就有出现,意为忧愁;“闷”字则有封闭、压抑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形容心情不佳的词汇。
在**文化中,愁闷常常与文人墨客的忧国忧民情怀相联系,如杜甫的诗作中常有愁闷的情感表达。在现代社会,愁闷也可能与生活压力、社会竞争等现实问题相关。
愁闷 这个词让我联想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孤独的背影和沉重的叹息。它唤起了一种深沉的、难以言说的悲伤感,让人感到心灵的沉重和压抑。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因为工作上的连续失败,我感到非常愁闷。那段时间,我几乎无法享受任何事情,直到我找到了新的目标和动力,才逐渐走出了那段阴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愁闷”:
愁闷如影随形,
在每个寂静的夜晚,
它轻轻地,轻轻地,
抚摸着我疲惫的心。
愁闷 的视觉联想可能是灰暗的色调、模糊的轮廓和沉重的氛围。听觉上,可能是低沉的音乐、缓慢的节奏和深沉的叹息声。
在英语中,愁闷 可以对应为“melancholy”或“gloomy”,虽然这些词汇在情感色彩上与愁闷相似,但每个词汇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含义。
愁闷 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情绪状态,还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压力和社会现实的感受。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愁闷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他人的心情。
1.
【愁】
(形声。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愁,忧也。 、 《礼记·哀公问》-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 《荀子·脩身》-见善愀然。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 、 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胡。 、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组词】
不愁吃,不愁穿;愁坐、 愁思、 愁绝、 愁怀勃勃、 愁海
2.
【闷】
(形声。从心,门声。本义:烦闷;愤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闷,懑也。 、 《易·乾卦》。疏:“谓逃遯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遯世无闷。 、 《楚辞·九章·惜诵》-中闷瞀之忳忳。 、 《聊斋志异·促织》-忧闷欲死。
【组词】
闷闷渴渴、 闷怀顿释、 闷恹恹、 闷嗗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