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2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24:16
词汇“动必缘义”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词汇,它似乎是由几个汉字组合而成的,但并没有明确的标准解释或广泛的使用背景。因此,我将尝试从这些汉字的基本含义出发,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测和分析。
综合来看,“动必缘义”可能意味着行动必然是基于某种道义或意义。
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我们无法提供具体的语境分析。但如果我们假设它是一个表达,那么它可能在强调行动的道德基础或目的性。
由于词汇的不确定性,以下句子仅为假设:
由于“动必缘义”不是一个已知的词汇,我们无法提供其词源和演变的历史。
如果“动必缘义”是一个表达,它可能在**传统文化中强调道德和正义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责任感、道德规范和正义感。
由于词汇的不确定性,个人应用部分无法提供具体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动必缘义”来强调行动的道德基础:
在风雨中前行,
每一步,动必缘义,
不为私利,只为心中的光。
由于词汇的不确定性,视觉和听觉联想部分无法提供具体内容。
由于词汇的不确定性,跨文化比较部分无法提供具体内容。
“动必缘义”这个词汇虽然不是一个已知的表达,但它所蕴含的意义——行动应当基于道义和意义——是一个普遍的价值观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道德和正义的重要性。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和必诚义,俗虽谓之穷,通也。
1.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2.
【必】
(会意。从八,从弋。弋亦兼表字音。“八”表示“分”,“弋”即“杙”,小木桩,合起来指用木杆做标记。本义:区分的标准)。
标杆;标准。
【引证】
《说文》-必,分极也。
3.
【缘】
(形声。从糸(mì),彖(tuàn)声。从糸,与衣物有关。本义:古时衣服的边饰)同本义。
【引证】
《说文》-缘,衣纯也。 、 《尔雅》。注:“衣缘饰也。”-缘谓之纯。 、 《礼记·玉藻》。注:“饰边也。”-缘广寸半。 、 《后汉书》-常衣大练,裙不加缘。
【组词】
衣缘
4.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