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1:21
动感: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某物或某场景具有活力、动态的感觉,能够激发人们的兴奋和参与感。在字面上,“动感”结合了“动”(**、活动)和“感”(感觉、感知),意味着通过视觉、听觉或其他感官体验到的动态效果。
“动感”一词在中文中的使用相对较新,主要在20世纪后期随着现代娱乐和媒体的发展而流行起来。它结合了传统的“动”和“感”两个字,形成了描述现代生活体验的新词汇。
在现代社会,动感常与年轻、时尚和娱乐产业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社会对活力和创新的追求,尤其是在音乐、舞蹈、时尚和广告等领域。
动感给人带来积极、兴奋的情感反应,常与快乐、活力和参与感联系在一起。它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行动力,是现代生活节奏快速变化的一个象征。
在日常生活中,动感可以用来形容任何给人带来活力和兴奋感的事物,如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一首动感的音乐或一次充满活力的旅行。
在诗歌中,动感可以用来增强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如:
晨光中,鸟儿展翅, 动感的天空,无边的自由。
动感可以通过快速移动的画面、明亮的色彩和节奏感强的音乐来表现。例如,快节奏的电子音乐配上闪烁的灯光,可以创造出强烈的动感效果。
在英语中,“动感”可以对应为“dynamic”或“energetic”,虽然这些词汇在语义上有所重叠,但“动感”更强调通过感官体验到的动态效果。
动感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事物的动态特性,还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动感可以帮助我们更生动地描述世界,增强交流的感染力。
1.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2.
【感】
假借为“撼”。摇动。
【引证】
枚乘《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组词】
感突、 无感、 感帨、 感移、 感动
假借为“憾”。怨恨。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一年》。注:“楚常恨其不服顺。”-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 《汉书·张安世传》-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组词】
释感、 怀感、 感恨、 感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