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3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32:53
“桃腮粉脸”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女性面颊红润如桃花,皮肤白皙如粉,通常用来赞美女性的美貌。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面颊像桃花一样红润,脸色像粉一样白皙。
在文学作品中,“桃腮粉脸”常用来描绘年轻女性的美丽和娇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描述女性美貌时,人们可能会使用类似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美容和时尚,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描述特定的妆容或肤质。
同义词:
反义词:
“桃腮粉脸”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对女性美貌的描绘。在古代文学中,桃花常被用来比喻女性的美貌,而“粉脸”则是指女性化妆后的白皙面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作品中,成为描述女性美貌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女性的美貌常常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桃腮粉脸”这个词汇体现了对女性美貌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美的特定期待和标准。
这个词汇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美丽、娇嫩和温柔。在使用这个词汇时,人们往往会感受到一种对美的欣赏和赞美。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描述一位女性朋友或家人的美貌时使用这个词汇,尤其是在她们妆容精致或面色红润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桃花开,
桃腮粉脸映日来。
娇羞含笑如仙子,
人间美景不胜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春天桃花盛开的画面,其中一位面颊红润、皮肤白皙的女子站在桃花树下,显得格外美丽。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首轻柔的古典音乐,如《春江花月夜》,来增强这种美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osy cheeks and fair skin”,用来形容同样的美丽特征。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赞美女性美貌的情感是相似的。
“桃腮粉脸”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它不仅是对女性美貌的赞美,也是对美的特定标准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桃腮粉脸,描两道细细春山。
1.
【桃】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
桃树。
【引证】
《说文》-桃,桃果也。 、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
2.
【腮】
颊 。亦称“腮巴”、“腮巴子”、“腮斗”、“腮颊”、“腮帮”、“腮帮子”。
【引证】
萧统《十二月启》-莲花泛水,艳如越女之腮。
【组词】
腮庞、 腮斗儿
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
【引证】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裴初不信,乃鲙鲤鱼无腮者,令左右食之。
3.
【粉】
(会意。从米,从分,分亦声。本义:米细末。亦指谷类、豆类作物子实的细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粉,傅面者也。 、 《书·益稷》。郑注:“粉米,白米也。”-藻火粉米。 、 《世说新语·汰侈》-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无不毕备。
4.
【脸】
(形声。从肉,佥(qiān)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同本义。
【引证】
吴均《小垂手》-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 、 白居易《昭君怨》-满面黄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 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
【组词】
脸蛋、 脸巴子、 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