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5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52:38
词汇“争立”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者特定语境下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争”意味着竞争、争夺,“立”则可以理解为建立、成立或者确立。因此,“争立”可以理解为在某个领域或情境中争取确立某种地位、身份或者权利的行为。
“争立”的基本含义是在竞争中争取确立某种状态或地位。
在文学作品中,“争立”可能用来描述人物在权力、地位或者爱情等方面的竞争和争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讨论或者辩论场合中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社会学或者商业管理中,“争立”可能用来描述组织或个体在特定领域内的竞争和确立地位的过程。
由于“争立”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争”和“立”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表达特定的竞争和确立的含义。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争立”可能与权力斗争、社会地位的竞争等现象相关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权力和地位的争夺是一个常见的主题,因此“争立”可能在描述这些现象时被使用。
“争立”可能带有一种紧张和激烈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竞争和争夺。这种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斗争、努力和奋斗的场景。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不太容易遇到直接使用“争立”这个词的场合,但在观察社会现象或者阅读相关材料时,可能会遇到这个概念。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使用“争立”来描述一个角色在某个领域内的奋斗和努力,例如:“在知识的海洋中,他争立一席之地,不懈追求真理的光芒。”
由于“争立”涉及到竞争和确立,可能会联想到一些紧张的画面,如竞技场上的角逐,或者政治辩论的激烈场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紧张的背景音乐或者激烈的辩论声。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竞争和确立的概念在各种文化中都存在。
“争立”作为一个特定语境下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描述竞争和确立的过程中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争】
“诤”的本字。强谏;规劝。
【引证】
《墨子·公输》-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 、 《荀子·臣道》-伊尹、箕子可谓谏矣,比干、子胥可谓争矣。 、 《荀子·子道》-父有争子,不行无理。士有争友,不为不义。
【组词】
争子、 争友、 争臣、 争引、 争弟
2.
【立】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立,侸也。 、 《易·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 《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持璧却立。 、 《韩非子·喻老》-立有间。 、 宋·欧阳修《归田来》-卖油翁释担而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或立或卧。
【组词】
挺立、 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 立托、 立容、 立戟、 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