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5 18:2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5 18:22:48
词汇“消遁”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消”和“遁”。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消遁”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消遁”字面意思是指消失或隐退,通常用来描述某人或某物突然或逐渐从视线或记忆中消失,不再存在或不再被提及。
“消”字古汉语中意为消散、消失,“遁”字意为逃避、隐退。两者结合,形成了“消遁”这一词汇,用以描述更深层次的消失或隐退。
在**文化中,“消遁”常与道家的隐逸思想相联系,形容隐士或高人隐居山林,从世俗中消失。
“消遁”一词给人以神秘和不可捉摸的感觉,常引发人们对未知和消失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某人突然不再联系,我们可能会说他们“消遁”了。
在诗歌中,“消遁”可以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或爱情的消逝:
岁月如梭,光阴消遁,
爱如烟云,终将散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雾中逐渐消失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而神秘的旋律,如钢琴曲,来表达“消遁”的意境。
在英语中,“消遁”可以对应“vanish”或“disappear”,但“消遁”更多了一层隐退和神秘的意味。
“消遁”是一个富有诗意和哲思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消失,也触及了时间和记忆的深层含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消遁”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选择,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多样性。
1.
【消】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消,尽也。 、 枚乘《七发》。注:“消,灭也。”-消息阴阳。 、 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消雰埃于中宸。 、 《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热多则筋弛骨消。 、 《孟子》-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 《三国志·魏志》-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 、 京剧《贵妃醉酒》-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
【组词】
消索、 消炎、 消弭
2.
【遁】
(形声。从辵(chuò),盾声。本义:逃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遁,迁也。 、 《广雅·释诂三》-遁,避也。 、 《后汉书·杜林传》注-遁,犹回避也。 、 《国语·周语》-阳遁而不能蒸。 、 《汉书·隽疏干薛平传赞》-平当逡遁有耻。
【组词】
遁隐、 遁天、 遁命、 遁俗、 遁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