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1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6:01
“不争”字面意思是指不进行争论或争斗,基本含义是指避免冲突,保持平和的态度。
“不争”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基本含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
在**文化中,“不争”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和为贵”相联系,强调和谐与谦让。在社会背景中,这一词汇也常被用来描述那些不追求名利,专注于内心平和的人。
“不争”给人以平和、宁静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他总是教导我们要学会“不争”,在面对冲突时保持冷静和理性。
在诗歌中,“不争”可以用来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
山间清风,不争名利,
心随流水,自在逍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山水画,其中的人物或动物都显得宁静和谐,没有争斗的痕迹。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轻柔、平和的旋律,如古筝曲,来体现“不争”的意境。
在英语中,“不争”可以对应为“non-contention”或“non-competitive”,但其使用频率和语境可能与中文中的“不争”有所不同。
“不争”这一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和冲突的智慧。通过学和运用这一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争】
“诤”的本字。强谏;规劝。
【引证】
《墨子·公输》-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 、 《荀子·臣道》-伊尹、箕子可谓谏矣,比干、子胥可谓争矣。 、 《荀子·子道》-父有争子,不行无理。士有争友,不为不义。
【组词】
争子、 争友、 争臣、 争引、 争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