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7:09
“三分鼎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三个力量或实体如同鼎的三只脚一样,各自独立但又相互支撑,形成一种平衡状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三个主要力量或实体在某个领域内形成相对稳定的竞争或合作关系。
“三分鼎立”源自**古代的鼎,鼎有三只脚,象征着稳定和平衡。这个成语在历史上多用于描述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后来逐渐泛指任何三个主要力量或实体的平衡状态。
在文化中,鼎是权力和稳定的象征。因此,“三分鼎立”不仅描述了一种政治或经济格局,也反映了人对平衡和稳定的追求。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稳定而又不失竞争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以及那种复杂而又微妙的权力平衡。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用“三分鼎立”来形容我们公司、竞争对手A和B在市场上的竞争关系,这个成语很好地概括了那种既合作又竞争的复杂状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历史长河中,三分鼎立,英雄辈出,风云变幻。”
想象一幅画面,三个巨大的鼎脚支撑着天空,象征着三个力量的平衡。音乐上,可以联想到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和谐的旋律。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tripartite balance”或“a three-way split”,但“三分鼎立”更具有**文化的特色和历史深度。
“三分鼎立”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特定的政治或经济格局,也反映了人们对平衡和稳定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丰富了我们的词汇,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复杂的社会现象。
论土不出江汉,语地仅接褒斜,而谓握皇符,乘帝籍,三分鼎立,比踪王者。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
3.
【鼎】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同本义 。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引证】
《说文》-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组词】
鼎峙、 鼎铉、 鼎鼐
4.
【立】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立,侸也。 、 《易·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 《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持璧却立。 、 《韩非子·喻老》-立有间。 、 宋·欧阳修《归田来》-卖油翁释担而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或立或卧。
【组词】
挺立、 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 立托、 立容、 立戟、 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