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5:17
“狐朋狗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狐狸和狗的朋友,比喻品行不端、不务正业的朋友。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不值得信赖或对社会有害的社交圈子。
在文学作品中,“狐朋狗党”常用来描绘反面角色或不良群体,如在古代小说中描述恶霸或流氓的团伙。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日常对话,表达对某人交友不慎的担忧或批评。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心理学,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讨论不良社交网络的影响。
同义词:损友、恶友、不良分子 反义词:益友、良师益友、知心朋友
同义词在表达上更为直接,而“狐朋狗党”则带有更强烈的贬义和形象化的比喻。反义词则强调正面的、有益的社交关系。
“狐朋狗党”这个成语可能源自民间对狐狸和狗的普遍认知,即狐狸狡猾、狗有时代表忠诚但也可指不守规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不良的社交关系。
在**传统文化中,狐狸常被视为狡猾的象征,而狗在某些情况下也被视为不吉利的动物。因此,“狐朋狗党”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不良社交关系的警惕和批评。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诚实、不可靠和有害的行为。它可能会引起人们对不良社交影响的担忧和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提醒自己或他人避免与“狐朋狗党”为伍,以保持个人的正直和成长。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夜的深渊,狐朋狗党潜行,月光下,他们的影子拉长,如同罪恶的触手。”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群形迹可疑的人在昏暗的街角聚集;听觉上,可能是低沉的交谈声和不安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ad company”或“wrong crowd”,虽然不如“狐朋狗党”那样形象化和富有文化特色,但也传达了相似的负面社交关系的概念。
“狐朋狗党”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不良社交关系的词汇,也反映了社会对正直和道德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你不识羞,每日伴着些狐朋狗党,那个是好的?
他的那些~都只知道吃喝玩乐。
1.
【狐】
(形声。从犬,瓜声。本义:狐狸)。
同本义。
【引证】
《汉书·文帝纪》。注:“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称狐疑。”-朕狐疑。 、 《易·未济》-小狐汔济。 、 《史记·陈涉世家》-狐鸣呼曰。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锦衾薄。 、 《广东军务记》-狐凭鼠伏。
【组词】
狐丘、 狐白、 狐兔、 狐仙
2.
【朋】
(象形。本义:古代货币单位。相传五贝为一朋。或说五贝为一系,两系为一朋)。
古代货币单位。五贝为一朋。一说两贝为一朋,也有说十贝为一朋的。
【引证】
《诗·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锡我百朋。
3.
【狗】
(形声。从犬,句(gōu)声。本义:犬。原指小犬。后为狗犬的通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 《易·说卦传》-艮为狗。 、 《春秋·考异郵》。注:“狗,斗之精所生也。”-故斗运狗三月而生也。 、 《史记·秦本纪》-以狗御蛊。 、 《礼记·曲礼上》。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效犬者左牵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
4.
【党】
(形声。从黑,尚声。“党”、“黨”在古代是两个字,现在“党”是“黨”的简化字。简化字“党”,从儿(人,尚声)本义:晦暗不明。“党”指集团时,在古代一般只用于贬义,与现代汉语不同)。
不鲜明。
【引证】
《说文》-黨,不鲜也。 、 蒋礼鸿《义府续貂》-嘉兴谓衣物敝垢不鲜曰烟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