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2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24:35
“歪歪倒倒”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物体或人站立不稳,摇摇晃晃的样子。字面意思是指东西或人倾斜、不直立,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歪歪倒倒”常用来形容醉酒的人或因病弱而站立不稳的人,增添描写的生活气息和形象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也常用来形容物体的摆放不稳或人的行为不端正。在专业领域,如物理学或工程学中,可能会用更精确的术语来描述类似的状态。
同义词“摇摇晃晃”和“东倒西歪”在描述物体或人的不稳定状态时与“歪歪倒倒”相似,但“摇摇晃晃”更强调动态的摇摆,而“东倒西歪”则更强调方向上的不一致。
“歪歪倒倒”作为一个成语,其词源较为直接,由“歪”和“倒”两个字组成,形象地描述了不直立的状态。在汉语中,这种由两个相同或相似的字组成的成语较为常见,用以加强语气或形象。
在**文化中,“歪歪倒倒”常与不正直、不稳定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有时也用来形容人的品行不端正。在社会交往中,这个词汇可能会带有一定的负面含义。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不稳定和不可靠的感觉。联想上,可能会想到醉酒的人、不稳定的物体或是行为不端正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歪歪倒倒”来形容一个因为长时间工作而疲惫不堪的朋友,他的步伐显得非常不稳定。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树影歪歪倒倒,像是夜的舞者,轻轻摇曳。”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醉酒的人在街头摇摇晃晃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脚步不稳时发出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aggering”或“tottering”,它们也用来形容不稳定的状态,但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可能有所不同。
“歪歪倒倒”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形象生动的表达,能够有效地传达不稳定和不可靠的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描述更加生动和具体。
他喝醉了,走起路来~的。
1.
【歪】
扭伤。
【引证】
《红楼梦》-被石头绊了一下,歪了腿。
【组词】
歪了脚
2.
【歪】
扭伤。
【引证】
《红楼梦》-被石头绊了一下,歪了腿。
【组词】
歪了脚
3.
【倒】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
4.
【倒】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