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4:09
狐唱枭和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狐狸唱歌,枭鸟附和。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其中,“狐”指狐狸,象征狡猾;“枭”指枭鸟,象征凶猛。整个成语传达了一种邪恶势力联合起来的负面形象。
在文学作品中,狐唱枭和 常用来描绘反面角色之间的勾结,如在历史小说或政治讽刺作品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现实生活中的不正当联盟或勾结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权力结构中的不正当关系。
同义词:狼狈为奸、勾结作恶、沆瀣一气 反义词:同心协力、和衷共济、众志成城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各有侧重,但都围绕着合作与勾结的主题。
狐唱枭和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动物象征意义的理解。狐狸和枭鸟在传统文化中都是负面象征,因此这个成语自然带有一种贬义。
在文化中,狐狸和枭鸟都有负面的象征意义,狐狸常被视为狡猾的象征,而枭鸟则被视为不祥之鸟。因此,狐唱枭和 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常用来批评那些不正当的联盟或勾结行为。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阴暗、不正直的感觉,让人联想到背后操纵、不公开的勾当。它激发的是负面情感,如厌恶和警惕。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观察到某些人或团体为了私利而勾结,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描述他们的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下,狐唱枭和,
阴谋在暗中编织。
星光不照,月影不明,
邪恶在黑暗中滋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狐狸和枭鸟在夜晚密谋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阴森的氛围。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低沉、神秘的音乐来配合这个成语的意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olves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用来形容表面上善良,实则心怀不轨的人。
狐唱枭和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用来描述不正当的联盟和勾结。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象征意义,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由是世充、建德、黑闼、武周之辈,狐唱枭和,蝟芒而来。
奸臣们~,弄得仁宗六神无主
1.
【狐】
(形声。从犬,瓜声。本义:狐狸)。
同本义。
【引证】
《汉书·文帝纪》。注:“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称狐疑。”-朕狐疑。 、 《易·未济》-小狐汔济。 、 《史记·陈涉世家》-狐鸣呼曰。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锦衾薄。 、 《广东军务记》-狐凭鼠伏。
【组词】
狐丘、 狐白、 狐兔、 狐仙
2.
【唱】
(形声。从口,昌声。“唱”字经传以“倡”为之。本义:领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唱,导也。 、 《左传·昭公十六年》注-取其唱予和女。 、 《荀子·乐论》-唱和有应。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组词】
唱和
3.
【枭】
(会意。从鸟,头在木上。本义:指一种恶鸟,捕捉后悬头树上以示众)。
猫头鹰。
【引证】
《说文》-枭,不孝鸟也。日至捕枭磔之,从枭头在木上。 、 《汉书·郊祀志》。注:“孟康曰,枭鸟食母,破镜兽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吏祠皆用之。如淳曰,汉五月五日作枭羹以赐百官。”-用一枭破镜。 、 《诗·大雅·瞻卬》-为枭为鸱。 、 《汉书·司马相如传》-射游枭。 、 《汉书·郊祀志》-鸱枭群翔。 、 唐·白居易《凶宅》诗-枭鸣松桂枝。
【组词】
枭奴、 枭獍
4. 【和】 ——用于“搀和”(chānhuo)、“搅和”jiǎohuo、“暖和”nuǎnhuo、“热和”rèhuo、“软和”(ruǎn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