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0:5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52:00
狐奔鼠窜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狐狸奔跑,老鼠逃窜。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动物惊慌失措,四处逃散的样子。它通常带有贬义,暗示逃跑者的胆小和无能。
在文学作品中,狐奔鼠窜 常用来描绘战败或灾难场景中人们的恐慌和混乱。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的逃避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人们在压力下的行为模式。
同义词:狼狈逃窜、仓皇逃走、惊慌失措 反义词:镇定自若、从容不迫、临危不惧
狐奔鼠窜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狐狸和老鼠的普遍认知——狐狸狡猾,老鼠胆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狐狸和老鼠通常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因此,狐奔鼠窜** 这个成语在描述人们的行为时,往往带有负面的社会评价和文化内涵。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无序和混乱。在表达时,它强调了逃避和无能,这在社会交往中通常是不被赞许的。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过一次小型火灾,人们狐奔鼠窜的场景至今让我印象深刻。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描述了当时的混乱和恐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狐奔鼠窜,星辰见证了逃亡的慌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在混乱中奔跑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紧张激烈的音乐来增强这种逃窜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like a bat out of hell",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也传达了类似的惊慌和快速逃离的意味。
狐奔鼠窜 这个成语在描述人们惊慌失措的行为时非常生动和形象。它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特定情境,也让我意识到语言在传达情感和评价中的力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对于丰富我的词汇和提高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或有狐奔鼠窜,逃首北境。
诸部士卒,俱各~退去。
南北朝时期,豫州是后魏与宋国的边境,边境百姓深受战争之苦,两边的盗贼趁着战乱窜到对方境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魏刺史北井侯库辰树兰责怪宋打击盗贼不力,宋刺史南平王刘铄则认为是宋征讨盗贼,他们才狐奔鼠窜逃到魏方寻求保护的
1.
【狐】
(形声。从犬,瓜声。本义:狐狸)。
同本义。
【引证】
《汉书·文帝纪》。注:“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称狐疑。”-朕狐疑。 、 《易·未济》-小狐汔济。 、 《史记·陈涉世家》-狐鸣呼曰。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锦衾薄。 、 《广东军务记》-狐凭鼠伏。
【组词】
狐丘、 狐白、 狐兔、 狐仙
2.
【奔】
直往;趋向。
【引证】
《红楼梦》-只见那边两骑马直奔凤姐车来。
【组词】
直奔实验室
竭尽全力。
【引证】
明·汤显祖《牡丹亭》-(旦)娘,你女儿不幸,作何处置?(老)奔你回去也,儿。
【组词】
他是奔六十的人了
3.
【鼠】
(象形。头部象锐利的鼠牙,下象足、脊背、尾巴形。本义:老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鼠,穴虫之总名也。 、 《诗·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 、 《汉书·五行志》-鼠小虫,性盗窃。 、 《说苑·善说》-鼠者,人之所薰也。 、 汉·贾谊《陈政事疏》-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 、 《三元里人民抗英》-逆夷各狐凭鼠伏。
【组词】
鼠窜而狼忙、 鼠牙雀角、 鼠盗蜂起、 鼠腹蜗肠、 鼠市、 鼠布、 鼠裘
4.
【窜】
(会意。从鼠,从穴。老鼠在洞穴里,表示“隐匿”、“逃窜”。简化为“窜”,形声,从穴,串声。本义:躲藏)。
奔逃。
【组词】
逃窜、 窜亡、 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