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2:34
声源: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产生声音的源头或来源。在物理学和声学中,声源通常指的是能够振动并产生声波的物体或系统。
声源这个词由“声”和“源”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声”指的是声音,而“源”指的是源头或来源。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被广泛应用于声学和相关领域。
在不同的文化中,声源可能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某些文化中,自然界的声音被认为是神圣的,因此声源可能被赋予特殊的**或精神意义。
声源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自然环境、音乐的创作过程或是科技的进步。它可能唤起人们对声音美感的欣赏,或是对声音背后故事的好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声源,如音乐会上的乐器、电影中的音效或是街头艺人的表演。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意识到声源在创造氛围和情感表达中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辰闪烁,宇宙的声源,是心跳的节奏。”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自然风光的画面,其中鸟鸣、流水等自然声源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听觉画面。结合音乐,可以是一段自然声音的录音,如森林中的鸟鸣和风声,让人感受到声源的多样性和美妙。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sound source”,德语中的“Schallquelle”,法语中的“source sonor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指向了声音的来源这一概念。
声源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声音的物理特性,还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创造声音艺术。通过对声源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声音在人类文化和生活中的作用。
1.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2.
【源】
(形声。从水,原声。“原”有表义作用,指水源。本义: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同本义。
【引证】
《礼记·学记》-或源也,或委也。 、 《礼记·月令》-祈祀山川百源。 、 《礼记·礼乐志》-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组词】
源委、 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