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4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46:24
词汇“下缒”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专业性较强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下”通常指向下或下降的动作,“缒”则有牵引、拉动的含义。结合来看,“下缒”可能指的是通过绳索或其他工具向下牵引或拉动物体的动作。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缒】
(形声。从糸(mì),追声。本义:糸在绳子上放下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缒,以绳有所悬也。 、 《左传·襄公十九年》-夜缒纳师。 、 《左传·昭公十九年》-子占使师夜缒而登。 、 《左传·僖公三十年》-[烛之武]夜缒而出。 、 《宋史》-敌兵攻城,纲身督战,募壮士缒城而下。
【组词】
缒关、 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