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2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3:21:44
“九年之储”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字面意思是指储备粮食或其他物资以备九年之用。基本含义是指长时间的储备,用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长期困难或危机。
在文学中,“九年之储”常用来形容国家或个人为长远打算而做的充分准备。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长期规划和储备时,仍可作为一种形象的表达方式。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农业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粮食储备政策或资源管理。
“九年之储”源自**古代的粮食储备制度,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备战和应对自然灾害,会储备大量的粮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到其他类型的长期储备。
在文化中,“九年之储”体现了古人对长远规划和未雨绸缪的重视。这种思想也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强调提前规划和储备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这个词汇给人以稳重、深思熟虑的情感反应。联想上,可能会想到古代粮仓、丰收的景象,以及对未来的安心感。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长期储备的情况,比如为了孩子的教育基金而进行的储蓄,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九年之储”的实际意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我如古之智者,积谷防饥,九年之储,以备不时之需。”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粮仓的画面,金黄的谷物堆积如山。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谷仓的声音,或是古代官员讨论粮食储备的严肃对话。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长期储备概念也存在,如西方的“nest egg”(储备金),虽然具体时间不一定是九年,但都强调了长期准备的重要性。
“九年之储”这个词汇不仅体现了古代*的智慧,也适用于现代生活。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未来时要有远见和准备,这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化内涵和实际应用。
十八年而有六年之积,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储。
每个家庭也要有~。
1.
【九】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 、 《易·文言》传-乾玄用九,乃见天则。 、 《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 《管子·五行》-天道以九制。
【组词】
九伯、 小九九、 九九、 九地
2.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秊,谷熟也。 、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 《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 、 《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有年。 、 《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储】
(形声。从人,诸声。本义:积蓄备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储,偫也。 、 《一切经音义》-储,贮也。储亦备也,谓蓄物以为备曰储也。 、 曹子建诗?-小人德无储。 、 王元长《曲水诗序》-盈衍储邸。 、 《韩非子·十过》-府无储钱,库无甲兵。 、 《汉书·何并传》-储兵马以待之。 、 《盐铁论·力耕》-丰年岁登,则储积以备乏绝。
【组词】
储粮备荒;冬储白菜;储邸、 储峙、 储款、 储书、 储敛、 储才、 储养